
【JD-DB1】,山東競道光電,以客戶為中心,以品質為根本,攜手共進,共贏未來。
水庫大壩作為重要的水利基礎設施,其安全狀況直接關系到下游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制定科學、完善的水庫大壩安全監測方案,對于及時掌握大壩運行狀態,發現潛在安全隱患,保障大壩安全至關重要。一個全面的水庫大壩安全監測方案通常應包含以下核心內容:
監測項目與測點布置
變形監測:大壩變形是反映其結構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裂縫監測。水平位移監測可采用視準線法、前方交會法或 GPS 測量等技術,在大壩壩頂、壩肩等關鍵部位布置測點,監測大壩在水平方向的移動情況。垂直位移監測一般通過水準測量的方法,沿大壩軸線方向布置水準點,定期測量其高程變化,以了解大壩的沉降情況。裂縫監測則通過在裂縫兩側設置觀測標點,采用量具或儀器測量裂縫的長度、寬度和深度變化。測點的布置應根據大壩的類型、規模、地質條件以及可能出現的變形特征進行合理規劃,確保能夠全面、準確地監測大壩的變形情況。
滲流監測:滲流監測對于防止大壩滲透破壞至關重要。主要監測項目包括壩體滲流壓力、壩基滲流壓力、滲流量以及繞壩滲流等。在壩體內埋設滲壓計,監測不同部位的滲流壓力分布,了解滲流場的變化情況。在壩基設置測壓管,監測壩基滲流壓力,判斷壩基的防滲性能。通過在大壩下游設置量水堰等設施,測量滲流量的大小。對于土石壩,還需關注壩體與岸坡、壩體與建筑物連接處等容易發生繞壩滲流的部位,布置相應的監測點。通過滲流監測,可以及時發現大壩內部或周邊是否存在異常滲流通道,評估大壩防滲體的工作狀態。
應力應變監測:應力應變監測能夠反映大壩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力學狀態。對于混凝土大壩,通常在壩體內部關鍵部位埋設應變計、應力計等傳感器,測量壩體的應力應變情況。在大壩的基礎部位,還需監測基礎的應力變化,了解大壩與基礎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土石壩,可通過埋設土壓力計等設備,監測壩體內部的土壓力分布。應力應變監測數據有助于評估大壩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為大壩的安全運行提供重要依據。
水力學監測:水力學監測主要關注水庫的水位、流量、水溫等參數。水位監測通過水位計實時測量水庫的水位變化,為水庫的調度運行提供基礎數據。流量監測可采用流速儀、流量計等設備,測量水庫的入庫流量和出庫流量,掌握水庫的水量平衡情況。水溫監測對于一些大型水庫或存在水溫分層現象的水庫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了解水溫變化對大壩混凝土性能以及水庫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水力學監測,能夠為水庫的合理調度和大壩的安全運行提供支持。
監測技術與設備選型
傳感器選擇:根據不同的監測項目,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傳感器應具備高精度、可靠性和長期穩定性,能夠適應大壩惡劣的工作環境。例如,對于變形監測,可選用高精度的位移傳感器、GPS 接收機等;滲流監測宜采用振弦式滲壓計、壓阻式滲壓計等;應力應變監測可選擇振弦式應變計、光纖應變傳感器等。同時,要考慮傳感器的耐久性和抗干擾能力,確保在長期監測過程中能夠準確可靠地獲取數據。

數據采集與傳輸設備:配備先j的數據采集設備,能夠按照設定的時間間隔自動采集傳感器的數據,并進行初步處理和存儲。數據采集設備應具備良好的兼容性,能夠與各種類型的傳感器連接。為保證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采用可靠的數據傳輸設備和通信方式,如 4G、5G、光纖或衛星通信等,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遠程監控中心或數據管理平臺。
數據分析與處理軟件:選擇專業的數據分析與處理軟件,對采集到的監測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處理。軟件應具備數據存儲、查詢、統計分析、圖形繪制等功能,能夠對數據進行質量控制,剔除異常數據,并通過數學模型和算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利用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監測數據的變化趨勢,預測大壩的運行狀態。同時,軟件應具備可視化界面,以直觀的圖表、圖形等形式展示分析結果,方便管理人員查看和決策。
監測頻率與數據管理
監測頻率:根據大壩的運行階段、工程特點以及安全狀況,合理確定監測頻率。在大壩施工期和初次蓄水期,監測頻率應相對較高,以便及時掌握大壩在關鍵階段的變化情況。例如,在初次蓄水過程中,每天甚至每小時都需對大壩的變形、滲流等參數進行監測。在大壩正常運行期,可適當降低監測頻率,但仍需定期進行監測,如每月或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面監測。當大壩出現異常情況或遭遇特殊荷載(如洪水、地震等)時,應加密監測頻率,實時跟蹤大壩的變化情況。
數據管理: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制度,確保監測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和存儲,建立數據庫。定期對數據進行備份,防止數據丟失。同時,加強數據的質量控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審核和驗證,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監測數據進行嚴格的保密管理,防止數據泄露對大壩安全造成影響。通過有效的數據管理,為大壩安全分析和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預警指標與應急預案
預警指標設定:根據大壩的設計標準、歷史數據以及相關規范要求,設定合理的預警指標。預警指標應包括變形、滲流、應力應變等各項監測項目的閾值。例如,設定大壩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的允許變化速率,滲流壓力和滲流量的警戒值等。當監測數據達到或超過預警指標時,及時發出警報,提示管理人員關注大壩的安全狀況。預警指標的設定應科學合理,既要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又要避免頻繁發出不必要的警報。
應急預案制定: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明確在大壩出現異常情況或發生突發事件時應采取的措施。應急預案應包括應急組織機構、應急響應流程、應急處置措施以及應急資源保障等內容。當收到預警信息后,應急組織機構應迅速啟動應急響應程序,組織專業人員對大壩進行檢查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如限制水庫水位、進行大壩加固維修、組織下游人員疏散等。同時,要確保應急資源的充足供應,包括搶險物資、設備和人員等,以保障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
水庫大壩安全監測方案涵蓋監測項目與測點布置、監測技術與設備選型、監測頻率與數據管理以及預警指標與應急預案等核心內容。通過科學合理地制定和實施監測方案,可以實現對水庫大壩全f位、全過程的安全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水庫大壩的安全穩定運行。

掃碼加微信

移動端瀏覽